新型人身保险产品是相对于收益确定的传统型寿险产品而言,兼具风险保障功能和储蓄投资功能的可变收益产品,包括分红保险、万能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近年来,由于低利率环境的持续叠加居民风险偏好逐步降低,传统险业务对总保费贡献不断提高,而新型产品的贡献却不断降低。2023 年以来,寿险预定利率将下调的消息在业内广泛传播。2023 年 3月末,为引导人身险业降低负债成本,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,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组织保险行业协会以及 23 家人身险公司召开座谈会,摸底人身险行业负债成本及资产负债匹配情况。4 月 20 日,监管部门对相关保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,要求新开发产品定价利率从 3.5%降至 3.0%。直至 7 月中旬,监管部门陆续对保险公司进一步进行窗口指导,要求在
7 月 31 日 24 点前下架定价利率大于 3.0%的保险产品,以及保底 2%以上的万能险产品。 至此,“靴子”已然落地,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迎来了“3.0%时代”。由于近年来市场竞争加剧,保险公司普遍采用监管定价利率上限进行产品设计。以增额终身寿险、快返型年金为代表的储蓄型产品成为寿险行业主要增长来源。定价利率下调后,这类保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较,其高收益率带来的竞争优势将降低,构筑于该基础之上的产品体系、销售体系、运营体系等都需要作出相应调整,重新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。这一变局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保险业所处的局势较为相似,当时保险公司通过积极开拓新型人身险产品破局,在一段时期内取得了经营业绩的快速发展。以史为鉴,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新型人身险产品的发展历程,结合各时期的宏观政策及经济环境,基于国内外历史经验启示,分析新型人身险产品当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。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金融业实现快速发展、金融体制深入改革,金融机构实现多元化后业内竞争愈演愈烈,金融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也日趋增强。受亚洲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自 1997 年以来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。1996 年 5 月至 2002 年 2 月央行连续 8 次降低存贷款利率,存款利率平均累计下调 5.98%,1996—2002 年,定期存款的降息幅
度最大,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 9.18%降到 1.98%,降幅达 78%。降息最频繁的是 1996—1999 年,连续 7 次降息、平均约 5 个月降 1 次,仅 1998年就降息 3 次。在 1997 年以前,由于保险业缺乏对偿付能力的深刻理解,产品预定利率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基础上简单加成,部分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达到 8%~10%,随着央行的连续降息,行业不得不面对巨额的利差损问题。
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:400-000-1696 客服时间:8:30-22:30 杭州澄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: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
万一网-保险资料下载门户网站 浙ICP备11003596号-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